安置点内,受灾群众领到了红十字会发放的赈济家庭包,吃上了可口的饭菜;淤泥积水中,红十字志愿者奋力清淤,开展消杀。目前,重庆市万州区等地洪水已经退去,灾区群众的生活正在有序恢复。
▲红十字志愿者在万州区五桥街道帮助居民和商铺清理淤泥。
家庭箱运抵安置点
(资料图片)
洪水过后,万州区长滩镇土门村满目狼藉,昔日秀美的山村面目全非。溪水边,几名村民正在洗涮裹满了淤泥的生活用品。
当地村民多沿河沿路而居,洪水袭来,住宅首当其冲。岸边的一处房屋内,洪水在墙壁上留下了近1.5米高的印记,地上是厚厚的一层污泥。旁边的一扇门被洪水冲破,室内一个大衣柜倒在泥水中。
土门村村支书阳乾峰说起受灾情况,几次掩面落泪。7月3日以来,万州区出现特大暴雨,长滩镇最大降雨量达261.2毫米。暴雨发生3小时后,洪水呼啸而至,暴涨的河水冲毁了大段堤坝,掏空了岸边的水泥路面,全村多处发生山体滑坡,部分村民房屋垮塌被埋,46户173名村民被转移安置。
距离土门村4公里的长滩初级中学,临时安置着198名受灾群众,其中绝大部分是土门村居民。7月5日零时30分,红十字会的救援物资运抵该安置点,是安置点收到的首批物资。
一间教室里,整齐码放着红十字会捐赠的家庭包、毛巾被、冲锋衣等物资,49岁的陈思芳正在忙前忙后,为乡亲们登记发放物资。陈思芳家里也受了灾,她说:“就因为自己家里也受了灾,在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才逃过一劫,所以出来为大家做点事。”
洪灾发生后,陈思芳看到政府和红十字会的救援人员及时赶到,搜救人员、发放物资、清理淤泥,她心里非常感动。这几天,陈思芳每天都忙到凌晨一两点,“大家受灾了心里都很着急,我除了发放物资,还会跟他们聊聊天,劝慰一下,毕竟人逃出来了比什么都强”。
“在这里吃住都好,中午晚上都是两荤一素,三菜一汤,早饭有馒头包子和牛奶。”67岁的阳廷贵已在安置点住了三天,他说:“房前屋后都发生了山体滑坡,房子都被围起来了,不敢回去。受了灾还有地方住有饭吃,感谢政府和红十字会。”
“党和政府还有红十字会真是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里了!”79岁的杨明贵接过话,站起身来从床铺上拿出一个袋子,热情地招呼大家吃李子。“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,虽然遭了灾,不过我们有信心,洪水总会过去,以后日子会更好!”
74岁的陈桂英和老伴都住在安置点,两位老人种了十几亩的苞谷和红苕,几乎全被洪水冲毁。“庄稼是完了,可心疼归心疼,只要人没事,别的都是小事。”
80岁的李大娘6日来到了安置点,家里受损严重,老人急得吃不下饭,不住地哭泣。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住安慰她要保重身体,坚定信心,有党委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关心,一定能渡过难关,重建家园。
“泥娃”街头清淤
万州区五桥街道五间桥社区地势低洼,洪水淹没了整条街道的一楼,还灌进了路口的公厕,街道泥泞不堪,污水四溢,臭气熏天。
7月7日,万州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30余名队员继续在这里协助居民商户清洗物品,清理淤泥。临街的一间房屋内,几名志愿者正在奋力挥锹,铲除淤泥。他们大多是高三毕业生,洪灾发生后,得知灾区需要志愿者,就报名参与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。这些平日在家里可能没怎么干过家务的孩子,在灾害过后纷纷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队伍,拿起铁锹、扫帚,投入防汛救灾,帮助市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。天气闷热,志愿者们满脸是汗,浑身是泥,五间桥社区的居民们亲切地叫他们“泥娃”。
“泥娃”何颖是万州清泉中学的高一学生,7月7日,他的膝盖在搬运物资时不慎磕破,已经化脓。医生包扎之后,再三叮嘱他回家休息,但是他又执意回到了五间桥社区,继续开展清淤工作。
7月8日,是何颖的17岁生日。完成一天的任务后,志愿服务队队长吕四海为他和前两天刚满21岁的徐钰杰准备了一场特别的生日会。两人席地而坐,满身淤泥,在防汛救灾一线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。何颖说:“参与防汛救灾志愿服务很累,但听到商户和居民们的一声声感谢,让我们倍感温暖。”
连日来,吕四海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凌晨。7月4日,万州遭受暴雨袭击后的当晚,他在“区红十字会抗洪清淤临时群”发布了征集志愿者的消息,立即得到队员们的积极响应。
当晚21时,消息发出半小时后,20名志愿者从万州四面八方赶到区红十字会物资备灾中心,清点搬运红十字赈济家庭包等救灾物资。次日一早,吕四海又组织队员们赴受灾严重的街道开展清淤、消杀等工作。徐钰杰说:“虽然累,但是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群众手中,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,这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应尽的责任。”
7月9日晚,来自五间桥社区及商户代表为志愿服务队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,感谢他们6天来的鼎力相助。自洪灾发生后,万州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共组织200余人次参与防汛救灾中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300余小时,为30余家商户完成清淤、商品清洗整理,出动30余人次开展消杀作业,共计消杀面积2万余平方米。
在红十字志愿者的帮助下,一些居民的家里已经逐渐恢复原貌,一些商户的货品已经整齐干净地摆上货架。五间桥社区的一名商户说,“在这次洪涝灾害中,我们特别应该感谢的就是这些红十字志愿者。”
来源:中国红十字报 记者:杨振宇
关键词: